2022年12月15日,由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晓燕老师主持的第21期东莞市“新教师·新成长”网络研活动顺利开展。本期活动研修的主题是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活动组织能力。
活动第一项是“同上一节课”课例展示,分别由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罗启强老师、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永华老师展示课例《认识时间》,课例展示后罗启强老师和张永华老师针对《认识时间》这一节课进行教后反思。
课例展示后,首先由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罗启强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分享--------《真互动促真思考》
罗启强老师从课例分析,明定位、对比异同,寻突破、启发反思,求成长这三方面进行了教后反思。罗老师从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种教材对比分析,从不同版本的教学流程,分析研讨出本节课存在的三个困惑和目标定位以及核心任务设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来探究本节课的新知。

接着罗老师在课堂互动对比异同中,发现张老师在互动的环节会组织学生增加一个追问环节,让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本课堂。而罗老师反观自身的课堂上存在教师辩了对错,学生少了互动的现象。说明课堂不因为把控而急于求成,应给学生说理的空间和时间。
最后罗老师回看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总结发现:新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需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新教师还要利用教学语言激起思考,让学生理清思路并把课堂氛围带动给学生。
紧跟着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永华老师课后反思分享----《每一位老师,都应在课堂里找到自己》
张老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坐标,启发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思考:我在哪里?我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最后张老师结合“知易行难”这个词从教学任务、理解重点、组织教学三个方面谈谈反思。
活动第二项由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六小学陈军艳老师进行课堂切片分析,主题为:《基于课堂生成的理答与追问》-------以两节《认识时间》教学为例。
首先陈老师从疑难处的点拨和尴尬处的化解以及精彩处的深入三个维度进行切片分析。陈老师在对于疑难处的点拨上充分肯定了张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的错误资源,把问题抛回给孩子,引发真思考。
接着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尴尬地方,特别是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与预设的结果不同时,就要求老师要多元评价保护学生求知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继续思考的勇气和欲望。
最后对于两节课的精彩处的深入环节,陈老师认为有效理答能促使师生、生生对话自然发生,让思维走向深层次。同时提出一个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抓住并促进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孩子们在辨析中达到共识?
在活动的最后陈老师也给予了我们新教师课堂提升理答能力方面给予了非常有用的建议。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对同课同构《认识时间》这一课例的分享收获颇丰,我们的陈晓燕老师也对其进行相关点评和建议,让我们在教学上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在陈艳军老师的切片分析中让我们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有效的互动性,更加关注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多听多问勤思考,提升我们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撰稿:杨晓欣
供图:杨晓欣
初审:张 琪
审核:邱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