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由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晓燕老师主持的东莞市“新教师•新成长”网络研修活动第24期品课分享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品课的课例是《平均分》,执教者分别是黄粲婷和曾娟林,评课主题是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活动组织与有效对话),品课要求是具体、详细、准确的,既要看到优秀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通过评课分析现象和寻找原因,并且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自己在课堂活动组织与有效对话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措施。
第一个分享的是东莞市虎门镇博涌小学的黄粲婷老师,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利用分糖果的方式,让学生们谈论合作来理解平均分这一知识点,充分的调动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小组讨论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在分析阶段,黄粲婷老师通过备课过程,对比反思及成长收获三个方面进行教后反思。
在备课过程,黄粲婷老师有提前预设情况,在请同学们说出每人两颗糖这种分发好在哪里和讲分法时,学生都直接说出来了题目的答案,与老师预设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黄粲婷老师也指出,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要进行引导,追问和预设。
在与北师大版本进行对比反思时,黄粲婷老师指出要通过回顾题目,生生交流和集体参与三个方面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提到收获成长时,黄粲婷老师,也提出了要放学让学生表达,找准课堂节奏,也提出来三个问题:
1. 在讲授分法时,如何在规范语言和学生自主表达中平衡?
2. 学生对于画的要求需要达到什么程度,会画就行还是掌握多种画法甚至会分不会画也可以?
3. 如何用可视化检验学生在每一核心任务上的落实情况?
最后,陈晓燕老师也对黄粲婷老师在课堂的语言方面提出了表扬,对黄粲婷老师提出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黄粲婷老师善于反思,能在短时间内对自身的专业术语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第二个分享的是东莞市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曾娟林老师,利用分糖果的方式来进行平均分的知识点的学习,在教授过程也运用到了课堂合作和讨论方式带动学生学习,在分析阶段,曾娟林老师对“分一分大PK——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说明与教后反思,曾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融合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知识,通过设计生活中的情景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提出了四个核心任务设计说明:
任务一: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任务二:学会方法,记录过程。
任务三:巩固和补充
任务四:练习巩固
并且曾娟林老师在最后也提出了对自身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 会选择、甚至“解释”学生的回答来推进教学。
2. 生生对话还不够,学生思考的相互推进不明显。
3. 还是习惯于老师当学生回答的 “判断者”。
最后,黎燕老师在最后也提出以理解撬动理解,以对话催生对话,通过对比老师的讲课过程,在课堂对话片段分析方面指出,对任务的理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读出题目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题目,减少依赖感,养成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观察学生的情况,可以在有些部分进行开放性的倾听,让学生大胆分享自身的看法,引导鼓励学生阐述数学解释,并且利用陈晓燕老师也指出要控制班级秩序,在回答问题时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课堂秩序。
本次活动让新教师了解了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活动组织与有效对话的区别,也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在研究中进步,不断提升与反思,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撰稿:万志龙
供图:万志龙
初 审:张 琪
审核:邱洪金